金庸发现写崩了男主角,于是重新塑造新的男主角,造就传世经典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金庸去世已经4年多的时间了。这4年多的时间,尽管金庸大师已经不在人世间,但是他留下的15部武侠作品,依旧深受读者的喜欢。他的作品依旧受到导演的喜欢,被改编成影视剧。
金庸一生的头衔很多,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但要说到最亮眼的头衔,那就是武侠小说家了。作为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在新派武侠上的成就,那是无人可比,无人可及,稳居新派武侠第一的位置。
说到金庸与武侠的渊源,还跟一位好友兼同事的武侠大师梁羽生有关。当年梁羽生在《新晚报》任编辑的时候,恰逢太极门和白鹤派起争执,两派掌门先是打笔战,在报纸上互相指责攻击,接着又相约在擂台上见高低。这则新闻轰动一时,引起诸多吃瓜群众的强烈关注。但是文争武斗之后,草草收场,让很多人觉得大失所望,很是不过瘾。
这时候总编辑罗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觉得这场擂台比武事件有搞头,可以趁势写一部武侠小说,蹭一蹭热点。于是就找到中文底子了得的梁羽生,让梁羽生写一本武侠小说。梁羽生虽然看过旧派的武侠小说,但是写武侠小说,还从未试过。本来是极力推辞的,但是架不住罗孚的威逼利诱。最终尝试着写了一本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本小说连载的时候,不但没有读者过来拍砖,而且叫好声不觉。梁羽生就这样凭借《龙虎斗京华》,誉满香江,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
《龙虎斗京华》连载结束后,又趁势推出了姊妹篇《草莽龙蛇传》,两部武侠小说均大获成功,奠定了梁羽生在新派武侠小说中的地位。这时候,梁羽生便怂恿金庸也尝试着写武侠小说,于是在1955年的时候,金庸便以笔名写了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本来是玩票的性质的,结果也受到读者强烈的反响。备受鼓舞的金庸,于是在接下来的17年的时间里,连续创作了多部武侠小说,直到以《鹿鼎记》封笔。
虽然金庸所创作的武侠小说,在数量上不及梁羽生、古龙等人,但是他的小说质量那是最高的,十五部小说,几乎部部都是经典,还不带重样的。这就是金庸的厉害之处,他天生就是吃武侠小说这碗饭的,谁也写不过他,谁也没有他写的好。最终成为新派武侠第一人,就连梁羽生也认为,将新派武侠发扬光大者,金庸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的影响力,不止局限在港台大陆,还风靡世界,时至今日,他的武侠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发行。这样的成就,远非其它武侠小说家所能及的。提及金庸的武侠名作,很多人能脱口而出多部经典著作,《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等。
金庸最巅峰的作品是《天龙八部》,第二的是《笑傲江湖》还是《鹿鼎记》呢,这个第二名之争有争议,有的认为是《笑傲江湖》,也有的认为是《鹿鼎记》,但不管怎么说,金庸最好的作品就是这三部。《天龙八部》将武侠写到了极致,《鹿鼎记》将反武侠写到了极致,而《笑傲江湖》将权谋写到了极致。
《笑傲江湖》创作于1967年,在《明报》上连载,于1969年完成,历时2年。2年的时间造就了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可见金庸的匠心独运和皓首穷经。这部小说以男主角令狐冲的江湖经历为主线,反映了武林各派争霸夺权的斗争。没有时代背景,不知何年何月,这样无朝代无年月的设置,政治寓意很明显,这样的场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
我们都知道《笑傲江湖》的男主角是令狐冲,是一个性格放浪不羁,爽朗豁达,豪迈洒脱,不拘小节,游戏人间的浪子。其实刚开始男主角的人设并不是他,而是林平之。第一次看过《笑傲江湖》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明明男主角是率先出场的福威镖局的少主人林平之,明明林平之具备了男主角应具备的一切条件,怎么金庸写着写着就将林平之变成了配角,而将姗姗来迟的令狐冲变成了男主角呢?
其实这就是构思和动笔的区别,在未动笔写之前,构思的情节看似很不错,很顺理成章。但是真正动笔写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往往你想得再好,一旦开始动笔,依旧有种掣肘的感觉。林平之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尽管他具备了当男主角的条件,行侠仗义、苦大仇深、生性善良,但是这样配置的男主角,在武侠界已经成为老套的模式、公式了,被很多写小说的用烂了,读者也看腻了。
金庸又是个不愿意重复自我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相似的情节相似的对白都要删掉,更何况是相似的男主角呢?这是他决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考虑到若是继续以林平之为男主角的话,那么这部作品就没有什么看点和新意。只有塑造与众不同的男主角,才能让给整部小说的质量提高。于是金庸就塑造了新的男主角令狐冲,一个跟令狐冲截然相反的角色。正是令狐冲的存在,才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男主角,放浪不羁、游戏人间又豁达爽朗,才造就了《笑傲江湖》这样的传世经典。如果继续以林平之为男主角,《笑傲江湖》绝对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成就。

天涯明月刀(上)
古龙(1937-1985)原籍江西,本名熊耀华,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是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自1960年创作了《苍穹神剑》以来,他一生共写下近70部武侠小说,对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龙的代表作品包括《风云第一刀》、《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系列、《陆小风传奇》系列、《萧十一郎》、《七种武器》系列、《白玉老虎》、《流星·蝴蝶·剑》等。
喜欢读"天涯明月刀(上)"的人也喜欢······萧十一郎圆月弯刀欢乐英雄陆小凤(1-4册)武林外史(上、中、下)风云第一刀那一剑的风情白玉老虎(上中下)血鹦鹉剑花·烟雨·江南
新派武侠小说界的五大宗师,除此之外再无大师
武侠小说,通俗易懂,老少皆易,是居家必备、不可或缺的消遣物品。尤其是所谓的“新派武侠小说”,更受大众的欢迎。因此而生的新派武侠小说家,虽不能说是多如牛毛,却已是泛滥成灾了。其中能称其为“大”者,
在中国,儒、道、佛是三位一体的,做为传统文人的金庸颇受其影响。金庸小说中,无处不透露着“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恬淡无为,佛家的慈悲为怀。”如其名作《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代表的是“道”,以空闻神僧为首的少林寺代表的是“佛”,优柔寡断的张无忌代表的是“儒”。正是这三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成了一副中国文化的全景图。
“执武侠小说家之牛耳”的金庸先生,其笔下的小说,被人称为“成人童话”。(也有人称之为“精神鸦片”,那另当别论了。)正因为是“童话”,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是有一段距离的。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实现现实中不可实现的东西。”小说中的人物,也不免有着“高、大、全”的嫌疑,刻化的人物,给人印象“侠士极诚而至于伪,女子极美而至于艳。”
其代表作:《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雪山飞狐》、《天龙八部》、《连城诀》
很多人认为,古龙的小说,描写了深刻的人性,刻化出了人性的阴暗面。我则以为不然。其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只是停留在表层含义,没有多大的深度。描写的人物也太过于脸谱化,有点千篇一律,如陆小凤就是多了两条胡子的楚留香,傅红雪不过是瘸了腿的阿飞,李寻欢与萧十一郎则是同一类型人……笔下的女人,更甚,除了长得漂亮,见人就脱,随时准备着为书中的主角奉献其美丽的胴体外,一无是处。笔下的武功描写,更是一个“快”字了得!
古龙的小说吸引人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武侠之作,简化了冗长的打斗场面,着重渲染了打斗前的氛围。他“从近代日本与西洋小说中‘偷招’,”为己所用,将侦探推理应用于武侠小说中,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境界。长短句的巧妙运用,使读者有一种节奏感。
其代表作:《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绝代双骄》、《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七种武器》、《多情剑客无情剑》、《边城浪子》、《萧十一郎》
梁羽生以一部《龙虎斗京华》,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之基业。他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名士气甚浓”,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所写的小说,文化气息浓厚,回目的字句对仗,注重历史背景,写作手法平谈朴实,人物尽显书生气,走的是浪漫派的路子。
梁的文章情节俱在意料之中,豪无生动曲折可言,人物亦是“正邪太分”,有些文章结构松散,虎头蛇尾,较为平庸。由于写得太多,求量不求质,难有一部打动人心的精心杰作。另外,武功的场面描写得过于详细,几近啰嗦,催人入睡。
其代表作:《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萍综侠影录》、《大唐游侠传》、《白发魔女传》
第四位:“暴力刺激学大师”温瑞安
如果说吴宇林在的电影里展示的是“暴力美学”,那温瑞安呈现给读者的则是“暴力刺激学”。其比较有名的著作,如《神州奇侠系列》、《血河车系列》,无不是从头打到尾的,处处充斥着暴力,给人一种“血腥”的刺激,一种“直抒胸意”的快感!
他的小说,更像是一款RPG游戏,每个主角经历重重,几乎都是从小BOSS打到老BOSS。如其成名作《神州奇侠系列》中,萧秋水面对权力帮,是从“九天十地人魔”打起至“帮主”止,《白衣方振眉系列》之《龙虎风云》中长笑帮更是分了好几个等级:长笑帮徒、五旗香主、五旗旗主、五旗堂主、总堂主、副帮主、帮主,都是以武功由低到高来安排出场顺序的,主角也只好是一层层打起了。
另外,小说的情节太过于离奇曲折,好人随时可以变坏人(主角除外),坏人可以随时变好,活人(不管武功有多高)马上可以死去,死人立马就活过来,好似在哗众取宠。后期的作品,“为求新而新,为求变而变”,更是一无可观,倒是像在玩文字游戏,将文字割裂得不成样子。
其代表作:《神州奇侠系列》、《血河车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布衣神相系列》、《四大名捕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
黄易的小说,有人说,也就是“黄色+易经”;有人说,就是“科幻武侠小说”;有人说,将道家学说与武侠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有人说,颇具现代感,节奏明快,文字鲜明,莫衷一是。
其实,他的小说追求的是一个“道”字。正如黄易所说:“任何技艺事物都可升华至道的境界,包括‘解牛’的庖丁在内,正是技进乎道。”这一种“道”是很玄妙的,少有人能看懂,近乎于成仙。
他的小说,写作平铺直叙,豪无悬念,没有一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主角的个性一点也不鲜明,男主角往往是贪花宿柳之辈,见一个爱一个,纵欲过度,属于彭祖之流,一夜能御多女,女主角往往都倾国倾城之色,头发长见识短,将自己的身体做为征服男人的最佳武器。说穿了,小说中的人物,已不是侠,只是一些会武的豪客而矣。
黄易的小说,让人惊奇的是,撒了个弥天大谎,还能自圆其说。如《寻秦记》中秦始皇的出身、项羽的身世、焚书坑儒的真像,真是让人真假难辨,大叹作者想象力之奇。
其代表作:《寻秦记》、《大唐双龙传》、《大剑师》、《覆雨翻云》、《边荒传说》、《破碎虚空》
其他的新派武侠小说家,虽是层出不穷,但与以上几位相比,终难成气候,就不论了。这也正应验了鲁迅笔下八斤老太的一句话:“一代不如一代。”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