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力的游戏》不满?不如推测下《冰与火之歌》中的合理结局
看完《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是不是觉得万念俱灰,九年热爱喂了狗,编剧魔改,悲从中来?
实际上我们多次强调,这些结局至少有一部分是合理的,只是编剧讲述的方式太不合理。比如丹妮的覆灭方式,崩溃过程,琼恩是否会犯下弑亲的滔天大罪,如果他真的要那样做,他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为了把大家掉光的san值往回捡一捡,还读者一个合理的《冰与火之歌》,妮妮特意向Zionius约了本文。Z大是Reddit冰火版块的版主,也是微博 的管理员,黑城堡《马丁如是说》系列栏目的译者。大家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继续在本文下面或直接微博找他解答。
如果你对结局有更好的改编方式,必须参加我们的首届(可能也没有下一届)「夜王杯改写大赛」,我们的口号是:我can我up,我can我bb!七大王国的吟游诗人,涂了油的键盘骑士们,你们的时刻来到了!
《权力的游戏》落下帷幕,许多人最想知道的,自然是剧集的结局,有多少会出现在书里,又会以何种形式出现。毕竟,马丁多年来一直都说,书与剧的大部分主要人物结局,将是殊途同归。当然两位编剧也早就说了,不会所有结局都一样。他们更与马丁约好,不去谈哪些结局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只能试着穿透剧集改编的重重迷雾,去追寻原著可能走向的蛛丝马迹。
瑟曦的valonqar预言说,她将被弟弟掐死。多年来,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弟弟将是詹姆。
而剧集中,詹姆与瑟曦死在一起,似乎正是剧集对这一结局的改编。
詹姆杀死瑟曦的原因,或许是为了再一次拯救君临免遭野火荼毒。当年疯王伊里斯眼见君临不保,决心玉石俱焚:
詹姆选择背誓成为万人唾弃的弑君者,拯救了君临。而今,他在瑟曦身上看到了伊里斯的影子:
作者 Susan Ramirez
史坦尼斯兵临城下时,瑟曦就曾下定玉石俱焚的决心。当君临未来再次面临危机时,她恐怕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与瑟曦对战的是谁?剧集中是丹妮。在原著里,则可能是小伊耿。他业已拿下风息堡,还有望得到多恩的全力支持,君临已是近在咫尺。
小伊耿与多恩亚莲恩的联合,将使亚莲恩成为预言里推翻瑟曦的「更年轻更美丽的女人」。
剧集里,丹妮攻打君临时,在钟声中突然疯了。这一不合逻辑的行为,也许是因为编剧把另一位人物的钟声PTSD移花接木到了丹妮身上:
对,就是琼恩·克林顿,最爱雷加的男人
琼恩·克林顿,作者:FilipeHattori
马丁曾说过,将来会发生「第二次血龙狂舞」,指的恐怕就是小伊耿与丹妮之间的战争。小伊耿与亚莲恩都对丹妮报有疑虑:
亚莲恩质疑自己的父亲道朗亲王,作者:Borja Pindado
(此章节为先行篇,现在还没有出版)
2005年,卷四刚出版时,马丁告诉大家,「角色们有可能会听说史坦尼斯死了,但完全可能是烟幕弹,就像瓦里斯用假消息操纵真相一样。」由此观之,粉红信或许是谣言,史坦尼斯在临冬城大战中胜出或幸存。
之后,他将为了对抗异鬼,献祭希琳。
书里没有夜王,异鬼似乎没有头目。取而代之,书里最大的Boss,看起来就是攸伦了。
剧里夜王获得了一条龙,而攸伦杀死了一条龙。这或许是书中情节的改编:攸伦将通过龙之号角,驯服丹妮的一条龙。地点则可能是旧镇参天塔:
《凛冬的寒风》的封面是一只号角。可以预见,龙之号角和/或冬之号角将推动卷六的核心情节。
《魔龙的狂舞》中,丹妮一直面临内心的挣扎,极力压制自己的天性和欲望,维系着脆弱的和平。她一直害怕自己成为疯王一样的怪物。
(在这一章的初稿中,丹妮直接说出了答案:「
到了终章,丹妮选择屈从天性,不再纠结于平民的生命,誓将血与火带给一切反抗者。
她将通过与剧里类似的方式将多斯拉克人收至麾下:
回到维斯特洛后,丹妮将杀死三个「谎言」,亦即击败三名伪王:
前两位显然是史坦尼斯(蓝眼、火剑、影子杀手)和小伊耿(布龙),第三位则可能是在参天塔驯服巨龙的攸伦。
与小伊耿作战时,丹妮将烧毁君临(或许出自渴望对君临复仇的提利昂的唆使):
来自Pinterest,作者佚名
不朽之殿预言里,第一团火焰是火葬卓戈孵化龙蛋,第二团火焰是焚毁君临,第三团目前还不得而知,很可能与琼恩有关。
GOT2019月历,作者 yinyuming
根据《魔龙的狂舞·序幕》暗示,琼恩在白灵体内度过一段时间后,将被复活。之后他将与丹妮走到一起。
前两匹坐骑显然是丹妮的小银马和卓耿,第三匹有可能是白灵。
从剧集情节来看,为爱的背叛或许就是琼恩。他终将杀死丹妮,应验亚梭尔·亚亥的预言:
来自Pinterest,作者佚名
剧集给出的诸多人物结局里,最令人困惑的莫过于布兰。不过静心咀嚼的话,《冰与火之歌》始于布兰,终于布兰,倒也是一种呼应。28年前马丁写的第一章里,或许就蕴藏了结局:
奈德教导布兰的统治之道,呼应了剧集中布兰执掌律法,流放琼恩。
七十年前,琼恩的高祖伊耿五世为了主持正义,把血鸦流放到长城。如今,血鸦的继承人布兰同样为了主持正义,把琼恩流放到长城。历史形成闭环。
里面疑似安排了布兰坐上铁王座的情节。但是那个版本里面有很多已经废掉的匪夷所思的情节,包括琼恩、艾莉亚和小恶魔的三角恋,所以靠谱程度请大家自己判断吧:
来自Pinterest,作者佚名
当然,如果真要在书里让布兰登基,肯定要做大量铺垫。也许他会在对抗异鬼的大战中做出核心贡献(而不是一直翻白眼),从而让众人折服。
剧里布蕾妮册封骑士的场景,与前传《七王国的骑士》完美呼应,相信是出自马丁的授意。
而剧终她成为铁卫队长,在《白典》上为詹姆的人生划下句号,感觉也很可能出现在原著。
对(剧里)已经成了变态杀人狂的艾莉亚而言,要重新融入社会太难。如果艾莉亚不死的话,像剧中一样乘桴浮于海,恐怕是她最好的归宿。
本文主要参考了Adam Feldman、BryndenBFish等人的理论分析,在此致谢。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小剥皮所属波顿家族历史你了解多少?
上一篇文章写的是《权力的游戏》中史塔克家族的历史,结尾比较仓促,原因是再往后写就会牵扯比较多波顿家族的内容,怕写起来刹不住车,所以剩下的部分内容放在今天的这一章当中,大家读起来会更顺畅一些,另外史塔克家族与其他家族的纠葛也会放到其他家族的章节当中。今天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权力的游戏》中小剥皮所属波顿家族的历史,以及他们跟史塔克家的恩恩怨怨。
先解释一下波顿家族的箴言,这句“Our blades are sharp”并未在书中以及《权力的游戏》当中出现过,而是乔治·R·R·马丁在接受采访时说出来的,虽说是官方说法,不过并没有明确的官方翻译版本,网上流传比较多的是“吾刃尚锋”。
《冰与火之歌》中描述过波顿家族与史塔克家族一样,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这么说,自打史塔克家族出现以来,波顿家族就一直在跟史塔克竞争北境的头把交椅,从这点来看,历史上的波顿家族可以说是非常有势力的,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实是马丁的偏爱),波顿家族渐渐势微,最后变成了史塔克家的附庸。
虽说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提到,不过原著当中曾提到,自英雄纪元开始,波顿家族就在北境拥有广袤的统治地区,因为不甘屈居于史塔克家族的统治,波顿家族曾发起过很多次的叛乱。最早的时候波顿家族是有封号的,他们的家主被称为:红王。这个称谓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了,美叔猜测应该从那个时候就已经跟剥皮有关系了。红王与北境之王的关系从来就没有和睦过,如果他们没有叛乱,那么就一定是在密谋准备叛乱。
历史上最后一位红王叫做罗杰·波顿(Rogar Bolton),在安达尔人入侵期间臣服于史塔克家族,并承诺以后放弃活剥人皮的传统。但是在此之前,波顿家族甚至有数次击败史塔克家族的光荣战绩,战败的史塔克家族族长自然也逃不过被剥皮的命运。波顿家族与史塔克家的两个分支:灰史塔克和卡史塔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
灰史塔克家族很早之前就已经从史塔克家族分了出去,与波顿一样,灰史塔克家族也不喜欢史塔克家族的统治,于是两家密谋一起推翻史塔克家族的统治,结果这次反叛的结果并不太理想:失败了。失败的结果对于波顿家族来说基本上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来都失败多少次了。对于灰史塔克家族就不一样了,等待他们的是:灭族。于是灰史塔克血脉就这样从历史上消失了。
史塔克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卡史塔克,则在波顿家的叛乱中获得了收益。卡史塔克家族的第一任家主名叫:卡隆·史塔克,是当时史塔克族长的一位幼子。因为平叛有功,被册封于叛军所属的领地。原著当中没有直接的说明,不过同期历史上史塔克家族的唯一一次平叛就是针对波顿家族的。
卡隆·史塔克在封地之中建立了一座城堡,他将其命名为“卡隆之城”,不过渐渐的卡隆之城变成了卡霍城,而卡霍城的史塔克家族,也慢慢被简称为“卡史塔克”家族。这次平叛之后,波顿家族也老实了起来,并且忠心的跟随着史塔克家族的脚步,基本上做到了“领导说打谁咱二话不说就上去抽他大嘴巴子”。
不过就像上面美叔说的,波顿家族不是在反叛史塔克家族,就是在密谋等待时机反叛史塔克家族。自奈德·史塔克在君临被砍了脑袋之后,当代家主卢斯·波顿脑子就活泛了起来。得益于席恩·葛雷乔伊的叛乱,卢斯·波顿认为当时史塔克家族男性继承人仅剩罗伯·史塔克一人,于是与河间地的弗雷一起策划了震惊观众的“红色婚礼”。
在这期间卢斯·波顿的私生子拉姆斯·雪诺(现在是拉姆斯·波顿)展现了惊人的天赋,虽说他在排兵布阵上面并非天才级别,不过在琢磨人心理上他的确是宗师级别的。原著《冰与火之歌》当中他迎娶了假冒的艾莉亚·史塔克,获得了北境的控制权。
《权力的游戏》中小剥皮迎娶姗莎
而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当中,他通过与小指头的交易,迎娶了姗莎·史塔克。他对姗莎的折磨最终也促使了姗莎的成长。在得知父亲卢斯·波顿有了嫡子之后,他亲手杀掉了自己的继母、弟弟以及父亲,随后在“私生子之战”当中战败(这次战败不属于战术失败,而是战略失败,因为谁也没想到小指头带着谷地士兵赶来了)。
最后小剥皮拉姆斯·波顿被自己饲养的猎犬吞噬,当然,这个主意出自姗莎。波顿家族灭族,波顿家最后一人死于史塔克人手中。也算是宿命吧,不断竞争的两个家族,最终一个家族彻底消失在另一家族的手中,血脉最后的传承也断送在另一个家族嫡系的手中。
冰與火之歌四部曲
作為這個系列作品的第四部,《群鴉盛宴》依舊繼承了冰與火之歌恢宏的結構與龐大的世界觀,卻具體將前三部曲中的疑點一一提出,不啻是這系列目前為止最為精采的一部!
在本書的一開始,塔斯的布琳正在尋找凱特琳夫人的女兒們,瑟曦太后變得喪心病狂,艾莉亞正在接受布拉佛西一位遮住臉的神祕怪客的訓練;以這三個人的故事為主軸,開展了一篇蕩氣迴腸的冒險之旅。
當然,我們也可看到前三部曲中出現過的老面孔:瓊恩‧雪諾、泰溫‧蘭尼斯特、丹妮麗絲‧坦格利安等露臉;雖短暫有如驚鴻一瞥,不過我們會在第五部曲時再見到他們。(第四部曲與第五部曲原是一書,但由於篇牘過於長大,作者不得已將它拆作二書。)
喬治‧馬汀(George R. R. Martin)
當代歐美文壇最重要的奇幻小說大師,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的貝約恩市。廿七歲即以《萊安娜之歌》獲象徵科幻小說界最高成就的「雨果獎」,此後得獎連連,曾獲四次「雨果獎」、兩次「星雲獎」、一次「世界奇幻文學獎」及十一次「軌跡獎」。
馬汀是當今歐美最受推崇的奇幻小說作家之一,曾擔任「新陰陽魔界」和「美女與野獸」等電視影集編劇總監,他的早期作品多為科幻,尤以短篇見長,筆調瑰麗、感傷而富浪漫色彩。長篇作品則包括《光逝》、《風港》、《熱夜之夢》、《末日狂歌》,以及預計共六部的「冰與火之歌」奇幻小說大系,現正著手寫第五部曲。
「冰與火之歌」大系是近年來史詩奇幻小說的一大突破,他以寬廣的格局,史家般的寫實筆觸,跌宕而驚奇不斷的情節,革命性地拓展了奇幻小說的視野。堪稱當代大師級的奇幻小說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