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少将陈薇、李贤玉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据“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
在这53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中,多位来自解放军系统的专家、学者名列其中,有不少名字都令读者耳熟能详。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的黄长强(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来自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的王维俊(电机设计制造),来自于解放军火箭军研究院的肖龙旭(控制理论与工程)。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贾焰(信息安全技术),来自解放军61646部队的江碧涛(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姜秋喜(信号处理技术与水声工程),来自海军研究院的刘清宇(信号处理技术与水声工程),来自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马秋禾(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苏金树(计算机系统结构),来自火箭军研究院的孙向东(传感器与遥感技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姚富强(通信与网络技术),来自解放军32065部队的张宝东(信息安全技术),来自解放军32020部队的周建华(传感器与遥感技术)。
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王东(电气工程)。
来自陆军工程大学的王明洋(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来自海军潜艇学院的笪良龙(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
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陈薇(军事预防医学),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端青(军事医学),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的封志纯(儿科学),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高月(中药药理学),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景在平(普通外科),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刘良明(创伤与野战外科),来自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任建安(普通外科),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唐佩福(骨外科),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辉山(胸心外科),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王小宁(生物技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肖建如(骨外科),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张卫东(中药化学)。
来自火箭军研究院的李贤玉(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朱石坚(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跻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解放军系统专家、学者,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医药卫生学部人数最多,年龄结构上以“50后”“60后”为主力。
另外,两位曾备受媒体关注的女将军也在此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之列,分别是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陈薇(军事预防医学)和来自火箭军研究院的李贤玉(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201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的陈薇,出生于1966年,浙江兰溪人,1988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再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
2014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亲切接见部分来自基层一线的军队人大代表时,与陈薇代表亲切交谈,听取她的工作情况汇报,并祝愿她在医学尖端领域取得更大成绩。
陈薇是“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多年来致力于生物防御和生物高技术研究,成功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样在201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的李贤玉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朝鲜族,1982年摘得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据央视《军旅人生》节目2013年的报道,入伍后,李贤玉所率领的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被原第二炮兵部队首长称赞“能顶好几个导弹旅长”。
李贤玉是原第二炮兵部队历史上首位女将军,成为众人眼中的“传奇”。此外,她还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是全军优秀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搞科学研究的将才
许祖庆,1943年7月生于浙江省。1960年夏天,风华正茂的他满怀对军队、对知识的热望,从上海来到古城西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指挥工程系的一名学生。他说,上了西军电,是将他儿时的愿望——参军→上大学一并圆了。他做梦都想笑!
1966年,许祖庆以优异成绩从我校毕业,分配到总参某研究所工作。他这辈子和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如今,戎马几十年。他下连队当过兵,到车间开过机床、搞过工艺设计。他从技术员干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直到教授级研究员,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国防建设施展着自已的才能,实现着自我价值。他先后担任过研究室主任,研究处处长,研究所副所长,技术局总工程师,副局长等职。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许祖庆是一名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军人,秉承了科技人员的严谨和军人的忠诚,竭尽勤奋,用自己的学识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几十年来他参加了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国防科研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四等奖。因其成绩显著,贡献突出,1992年许祖庆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年许祖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将军衔。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孙柏林少将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下午,应机械工程学院邀请,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孙柏林少将来我校做题为“年自动化领域十大热点话题”的学术讲座,会议由程武山院长主持,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孙柏林少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动化领域十大热点话题:)系统智能化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设计、环保材料、节能环保工艺、绿色回收处理,)“工艺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妥善应对“大数据”技术的冲击,)“工业机器人”成为装备制造行业热点,)仪器仪表将会更加“智慧化”,)工业自动化的转型推动全球控制软件市场发展,老师和研究生极大的启发,使大家在热点问题的把握和追踪上有了新的想法和考虑。在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方面,孙柏林将军主要讲述了他在申报和评审过程的体会,非常真切,赢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孙柏林是我国自动控制系统与军事系统工程专家,年毕业于中国民人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员、天津电子仪器厂新产品设计所所长、武汉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所所长、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研究生学位委员会秘书长、全军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原国防科工委与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等职务。他曾兼任第八届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泛珠三角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大会副主席等。
孙将军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以及软科学研究等全国性与全军性刊物的编委、副主编、主编等;多次担任过国家发改委“产业化”、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项目评委。目前,孙将军受聘为请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相关资讯
上篇:浙江大学就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