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简述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便是从商朝开始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统一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即有名的万里长城。秦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和秦王朝的灭亡。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国力达到空前强盛。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南方则是东晋。南北对峙局面更加巩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朝实现了统一,全国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开始呈现了繁荣局面。官制的改革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封建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北宋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后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

纪昀
(转自故宫博物院网)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孤石老人,人称茶星。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市)人,故又被称为纪河间,因去世后谥“文达”,故又称纪文达。他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侍讲、学政、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纪昀是清代乃至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奇才,兼有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编纂家等多种身份,曾被人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通儒”、“怪杰”、“真正的才子”、风流才子、一代文宗,号称是“无书不读”、“博雅淹通”的学者,除主持完成举世闻名的《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外,还留下了《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评文心雕龙》、《史同削繁》、《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等著作。 《四库全书》是一项旷古的文化工程,纪晓岚入主《四库》馆十有余年,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扶奥提纲,溯源彻尾。它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由纪昀和陆锡熊并总一手删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是中国完备的目录书籍之巨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空前壮举,也是称誉世界的文化瑰宝。《阅微草堂笔记》则是纪昀晚年根据其阅历数十年之悟思,出其余绪而成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是他人生体悟的结晶。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称赞说:“直到目前,它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其他同类作品所不能超越的位置。它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因此,作为一个学者,纪昀可以说是作出了空前的贡献。 作为一个封建官僚,纪昀在仕途上也是比较幸运的。他31岁中进士,改庶吉士,授官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仕途,次年即随驾热河参与纂辑《热河志》。36岁即奉命主试山西,第二年又充任国史馆总纂、提督福建学政,这在同时代人中是少有的荣幸了。而且在此期间,他还重订《张为主客图》,辑《沈氏四声考》,重订史雪汀《风雅遗音》,著诗集《南行杂咏》,删定《陈后山集》、《帝京景物略》、《史通削繁》等著作,在文人圈子里可称颇有成就。45岁时,他虽因牵扯进其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盐政亏空案被发配乌鲁木齐,但也仅仅二年多即被召回,重返中央文职机构。此后主修四库全书,两任左都御史,三任礼部尚书,并当过短时期的兵部尚书,直至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在协办大学士任上,其间再没有大的挫折。死后谥号“文达”,嘉庆皇帝亲自撰祭祀文,御赐碑文,给予其高度评价,这在当时内外大臣中是少有的荣耀。 生活中的纪昀曾被世人称为东方朔式的“诙谐大师”、“世故老人”,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诙谐风趣的逸闻,被刻画成一位聪慧敏悟、旁人所不及的学者,给他的生活和事业平添了几许传奇色彩。 纪昀死后葬故乡景城镇祖坟,有清刻《纪文达公遗集》留存。近来有河北教育出版社《纪晓岚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阅微草堂笔记》、中华书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流传。
中国古代艳情小说史
本书将中国古代艳情小说放在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叙述其源头、发展、成熟、衰落过程,研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规律和代表作品,分析其形成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学发展本身的,等等,重点评判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及其负面影响。
本书特别强调两个立足点和落脚点:
其一,文学要反映生活,当然离不开性爱描写。但如何掌握分寸,一直是文学创作难以把握的一个焦点。艳情小说从思想主旨、审美趣味,到故事模式、人物形象、语言艺术,都给人以启发。古典名著以及明清神魔、人情、演义等小说里的性描写,特别是从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这些性描写,对于我们认识当今文坛上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及大量表现人的欲望包括性欲的作品,无疑是有帮助的。其二,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对于那些色情书籍、艺术品、音像制品、网站的控制与管理,是政府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工作。在...
本书将中国古代艳情小说放在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叙述其源头、发展、成熟、衰落过程,研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规律和代表作品,分析其形成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学发展本身的,等等,重点评判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及其负面影响。
本书特别强调两个立足点和落脚点:
其一,文学要反映生活,当然离不开性爱描写。但如何掌握分寸,一直是文学创作难以把握的一个焦点。艳情小说从思想主旨、审美趣味,到故事模式、人物形象、语言艺术,都给人以启发。古典名著以及明清神魔、人情、演义等小说里的性描写,特别是从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这些性描写,对于我们认识当今文坛上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及大量表现人的欲望包括性欲的作品,无疑是有帮助的。其二,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对于那些色情书籍、艺术品、音像制品、网站的控制与管理,是政府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工作。在本书的叙述中,也涉及历代统治对艳情小说的控制、禁毁。这也许能为探讨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某种借鉴。
张廷兴,广西大学文传学院元明清文学专业博士,古代文学、文化批评、民族与民间文学硕士生导师,出版《金瓶梅文化研究》(2、3、4辑主编)、《文学名著与人生》、《中国古代艳歌论稿》、《谐音民俗》等专著2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四、研究方法、研究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五、艳情小说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性哲学与艳情文学
张廷兴,广西大学文传学院元明清文学专业博士,古代文学、文化批评、民族与民间文学硕士生导师,出版《金瓶梅文化研究》(2、3、4辑主编)、《文学名著与人生》、《中国古代艳歌论稿》、《谐音民俗》等专著2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四、研究方法、研究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五、艳情小说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性哲学与艳情文学
第三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艳情文学
二、其他文学作品里面的艳情描写
——传奇、话本小说中的艳情篇章
第二节 开放的国度与俗雅文学的交汇
——明清艳情小说蔚为大观的原因
第一节 艳情小说与明清政治的关系
一、影响艳情小说发展的三个政治因素
二、明清政治统治与艳情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艳情小说与明清经济的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明清婚姻观念的变化
三、市民阶层壮大是艳情小说的接受者基础
四、明清艳情小说是市民阶层的文化消费选择
五、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操作等因素推动了艳情小说的传播
第三节 艳情小说与明清文化的关系
三、市民的性观念与性精神的释放
第四节 艳情小说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
一、前代风骚给艳情小说以深刻的影响
二、文学素材的不断扩展给艳情小说发展创造了机遇
三、审美情趣的世俗化选择了艳情小说
——明代中后期艳情小说成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