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寺庙山门与哼哈二将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9:28

阅读人数: 171

本文主题: 一门二尊三宗

汉传佛教寺庙一般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式对称分布,从前至后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两侧建筑称为伽蓝[qiélán]配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是供奉尊神的主要场所,法堂一般只用于寺庙藏经和僧侣诵经。出家的男众叫比丘,女众叫比丘尼。在家的男众叫优婆塞,女众叫优婆夷。俗称男女居士,合称四众弟子。

山门,为寺庙中的第一道大殿。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因此称寺庙正面的第一道楼门为山门。一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无作门,左边为无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空门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之意,这种哲学思想是一门大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

无作门在右边,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代表的是努力行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一道慈悲法门。

无相门在左边,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尊重众生万物,处处顺其自然,所以说懂得了无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方便之门。

山门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二将,面相凶猛吓人,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他们是夜叉神的总头目,又名药叉。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虽然在佛界中地位不高,但与佛祖朝夕相伴,属于最亲近的人,受领秘密事项和机要任务,因此有不少经书又称他们为“金刚密迹”或“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原本仅是一人,他是出身显赫的法意太子,发誓皈依佛门后,自愿担任佛祖警卫,受领秘密工作,身份比较低,仅是夜叉护法神。

有不少经书将“密迹金刚”与“密聚金刚”混为一谈,尽管二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大不一样。“密迹”是指行踪轨迹保密、不让别人知晓。“密聚”是指全面掌握了别人无法获取的秘密佛法,独门秘诀集于一身。普贤菩萨的化身被称为金刚萨埵[duǒ]、大持金刚、金刚持或金刚密聚。因为贤德至高,被喻为大日如来的报身佛,地位仅次于如来。佛经说大日如来所有密修大法,全部亲授给了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及其化身才被叫做密聚金刚。

哼哈二将这种叫法,其实来源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书中有郑伦、陈奇二将,均是商朝督粮官,各有奇术,一个能以“哼”声降敌,一个能“哈”毒气取胜,均在战争中被杀。周灭商后,姜太公归国封神,敕封二人为镇守山门的专职神仙。后被佛教吸纳,成为佛教守护神,因此这种称谓,完全是中国佛教自明代以后的文学附会。

寺庙山门与哼哈二将

汉典“宅”字的基本解释

[residence;house]

宅,所托居也。——

上以厚,下安宅。——

五亩之宅。——《孟子·梁惠王上》

便利田宅。——

方宅十余亩。——

宅里寻常见。——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又如:卜宅(卜择住处建都地或葬地);宅司(宅子;宅院);宅券(房契);宅相(住宅风水之相);宅神(住宅里的神鬼);宅屋(住房)

两宅,人口也极多,如何便萧索了呢?——

又如:宅库(私家财库);宅上(犹府上。敬称对方的家);宅家(唐代对皇帝的一种称呼。也称官家);宅田(古时官员告老还家,公家给以养老的禄田);宅眷(家眷;家属。多指女眷)

大夫卜宅与葬日。——

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又如:宅居(居住);宅土(居住在平地上;所居住的土地);宅者(古代指退休家居的官员);宅道(所居之界域);宅中图大(居于中心,谋划四方。谓得地势之利)

使宅百揆。(使它居统领百官的位置。)——

王宅忧,亮阴三祀。——

又如:宅忧(处于父母丧事期间)

宅心知训。——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

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三义庙:肝胆相照两昆仑兄弟同心三结义的化身四川省情网

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是祭祀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祠宇。据康熙《成都府志》记载,三义庙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主持修建。据嘉庆《成都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周围居民在三义庙焚香,引起大火,祠庙建筑被焚毁,火势不停蔓延,周围提督左营游击衙署及几百间民房均有损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义庙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年)又曾全面修葺,三义庙成为四造五殿的四合院,以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大。

清代,成都鞋业公会兴起,因《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年少时“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便尊刘备为祖师爷,将会址设在三义庙内,并在大殿上悬挂一块金字牌匾,上书“神圣同臻”,落款为“靴鞋行众弟子立”。

民国初年,三义庙内开办了成都最早生产肥皂的小工厂——益州工业社,后来又成为成都市总工会所在,故而整体建筑得以保存。三义庙中还曾开设过不少茶馆,最有特色的是一家“哑巴茶社”,以招待聋哑人为主,茶客吃茶时个个都用手势比画,茶馆内十分安静。

1943年,有“蜀中禅门大居士”之称的著名佛学大师袁焕仙(1887—1966年)与蜀中著名居士傅真吾、肖静轩、朱叔痴、但懋辛、贾题韬等人在三义庙中成立了著名的“维摩精舍”,在三义庙中讲禅说法,并编辑出版《维摩精舍丛书》,其“旨趣”是“燃先圣之心灯,续众生之慧命,揭宇宙之至理,轨万有之一行”。维摩精舍与在南京成立的“支那内学院”并称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两大佛教居士团体。

历经岁月风雨,三义庙部分木构件已朽坏,匾额、对联有所遗失,碑刻、塑像均已不存,但主体结构保存完好,基本保持了原建时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1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三义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的三义庙(来源:《成都街巷志》)

199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三义庙被迁建至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后。迁建过程中,施工队伍逐件拆下建筑构件并编号,在新址重新组装复原,并同时修复了被损坏的门、窗。1998年1月迁建完工后,三义庙交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管理。

三义庙坐北朝南,以拜殿、大殿和两廊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五米,抬梁式屋架,殿前用木栅栏代墙封挡,只留中间开口为大门,大门上悬“三义庙”匾额,东侧挂一高约二米的大钟。大殿面阔五间,前后带檐廊,其前后檐均采用石柱,内柱则为木柱。

武侯祠中的三义庙(来源: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1999年,四川省雕塑美术院在三义庙内重塑刘、关、张塑像。其中刘备像高2.8米,关羽、张飞二像均高2.6米。三尊塑像较武侯祠刘备殿中三人塑像更年轻,衣着更朴素,更加贴近《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时的形象。

三义庙中塑像(来源: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此外,在拜殿东西两壁新镌黑大理石三国故事画像碑二通,东为“桃园三结义”图,画风古拙以清代刻本《三国演义》的插图为底本,;西为“三英战吕布”图,以民国初年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为底本。两廊上新镌青石三国故事画像碑八通,均以明崇祯雄飞馆工刻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插图为底本。

后来,三义庙内陆续增设记事碑一通,诗碑一通,鼎炉三个,再次油漆建筑,匾联贴金,在拜殿前增植银杏树两棵。2000年春节成都大庙会游喜神方活动时,三义庙正式对外开放。

三义庙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遗存,其形制风貌、文化内涵均与武侯祠相谐相通。从提督街迁建至武侯祠后,三义庙重获新生,进一步突显其三国文化内涵,成为武侯祠博物院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成都三义庙简考》,作者李兆成。

标签: 下:乇。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