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1945.8~1948.9)(上)王树增 战争系列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王树增)【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解放战争(1945.8~1948.9)(上)王树增 战争系列... 单品购买企业计划购单品购买批量购买自营图书音像全品类优惠券满100-5元,满200-16元,点击领取王树增 著 京 东 价¥限时特惠>促 销展开促销增值业务排 行 榜配 送 至--请选择--支持 重 量1 挑选商品2 填写计划3 京东按期配送更多好物去逛逛 >运费¥0期数次数每期数量送装服务套 装搭配赠品选择搭配赠品(共0个)更改京东服务账期权益先采购,后付款定制服务修改加入购物车温馨提示

史诗般的胜利交响乐——感读《解放战争》
继创作《朝鲜战争》、《长征》等承载了当代中国历史类纪实文学中,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的写作范式作品之后,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在迎共和国成立60周年际推出了《解放战争》(上下部)。诚如王树增说:“寻找历史是为了寻找心灵着落点,而我也想让年轻人从中获取力量。”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上至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将领,下至进攻一个暗堡的战士;大到横跨中原五省的战役,小到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战场,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真实的史实记述相融合,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艺术性结合,使其在众多叙述战争的文学作品中显得格外突出。置读其中有一阵冲动,是一股熟悉的、仿佛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有点澎湃,有点汹涌,却又极力地感触一段英雄辈出的历史,一段为了人间正义而燃烧激情和生命的历史。 一时的我,竟不知身在《解放战争》中,抑或是《解放战争》在我的心里。我的思绪已是一把出鞘的剑,具备了一种从高处审视的品质,超越了一时一地的、当下性的具体感受,而同生命本体紧紧相连,倾听到了史诗般的胜利交响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1945年,持续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在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国最广大的百姓作出了他们的选择,并在战争中将他们的选择付诸行动,这个伟大的抉择创造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人民的选择,以及人民何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强烈的心灵震颤,将历史的赠予诉诸文字,“在所有无几的境遇里甘愿倾其全部的百姓,是共产官兵刻骨铭心的依靠和难以忘怀的归宿。”、“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和梳理心灵对于存在的感知,《解放战争》给我们展现的就是人民的选择和支持使中国共产赢得了胜利,亦是《解放战争》一书所承载的重要命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一片妖娆”……在那个信念与理想高于一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最动人心魄的是战争参与者精神世界的激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峥嵘岁月,方见中流砥柱,共产人从政治领袖到军事将领,意志坚定,清正廉洁,他们的军装和伙食标准与普通官兵没有区别,以至在战场上采访的外国记者只能从身后是否跟着一匹马来分辨解放军中的将领与士兵。而那些为了创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士兵,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的子弟,为了拥有梦想中的生活前景,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为激情似火的理想主义者。辽沈战役的关键一仗塔山阻击战,东北野战军四纵在没有防御条件的开阔地上阻击国民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国民军先后以5个军的兵力试图突破,但是仅有一个军兵力的四纵数天之内竟没让国民军前进一步。阻击任务完成后,四纵撤离阵地,国民军将领执意上阵地看看共产军队为什么能够抵挡住轮番攻击。塔山阻击阵地上仅存着一道道普通的野战工事,但当他们看到阵地上的标语牌时沉默不语了,上面写着:“共产员冲锋在前!”“打倒,解放全中国!”这是坚定从容,更是慷慨豪壮——共产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使中国共产赢得了胜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又是何等书生意气,挥猷方斥,指点江山。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争起始,共产军队抗日战争结束时有120万部队,至于武器,第一批进入东北的冀东部队的最好运输装备是毛驴。国民是,掌握着国家机器,拥有巨大的政治和外交资源。国民军队也处在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武器精良,总兵力近500万。无论是国民内部,还是当时的世界舆论,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悬念。可战争却在短短的4年里来了个大翻盘。以一支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去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强大的军队;从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到扩展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演绎的不仅仅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还有的是让我们从当下兵力武器异常强大的国民军为什么会战败的历史事件中捕捉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支军队而言,最致命的东西是什么。能够在日后不时晤对,于追忆中怀念那个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真实地记录着我们前辈们的精神历程;而重温那段浴血奋斗的岁月,能够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力量,什么是生命价值的实现,从而启迪和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勇往直前。品味和感受着与之相对应的一份情怀,这不能不令人掩卷催醒,当史诗般的胜利交响乐过后,就有一种叫激动的东西,便固执地奔涌而来,水一样将周身弥漫:王树增是一位有着严谨创作态度的作家,他的《解放战争》一书,不是介绍历史常识或揭秘什么历史真相,而是去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以及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当代年轻人的意义。作为读者,正可以在此意义上理解作家的夫子自道: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在赢得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依旧是当今中国主流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自己写作的《解放战争》一书正是对这种伟大而光荣精神的弘扬。(作者:李雪莹)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当代》文学丰碑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当代》文学丰碑 2024-10-03 08:30 发布于:山西省《当代》文学丰碑 一本杂志讲述的文学史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王树增《解放战争》首发于《当代》2009年第4、5期王树增《抗日战争》首发于《当代》 2015年第 4、 5期 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和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通过一场场战争与战役,展示历史风云、探求历史大势,记录下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程。首部作品《长征》200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产生巨大反响,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被列入教育部语文教科书阅读指定书目,并畅销至今。而《长征》在《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6年第6期选摘首发,也开启了王树增与《当代》杂志的合作。“战争系列”中的《解放战争》首发于《当代》2009年第4、5期,《抗日战争》首发于《当代》2015年第4、5期,并获得该年度《当代》文学拉力赛最佳长篇纪实。此外,《当代》2011年第4、5期还发表了王树增“近代历史系列”作品之《1911》。 2014年,《当代》创刊三十五周年之际,王树增被授予“《当代》荣誉作家”称号,颁奖词评价:“战争伤痛,在新时期的新一代中国人眼中,已经遥远而陌生了。先辈们曾经的艰苦卓绝,似乎只是穿越般的神话传说。感谢作家,高瞻远瞩,呕心沥血,集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之大成,奉献给当代中国一部又一部的战争史诗。” 《当代》杂志,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圣地。多年如一的办刊高标准,加上极具鉴赏力的编辑们,使得这里如同作家攀登文学高峰的出发地或是大本营。优秀的小说自不必说,记忆里《当代》是诞生中国非虚构优秀作品的摇篮,它以刊发诸多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蜚声文坛。我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着浩浩汤汤的文字量,而责任编辑摘选的判断眼光令我折服。 ——王树增:我和《当代》 相关链接 王树增:谁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 | 现场 新刊丨王树增:我和《当代》 长篇节选 | 《抗日战争》 文/王树增 杨志军《藏獒》丨《当代》文学丰碑 秦兆阳《迎春曲》丨《当代》文学丰碑 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丨《当代》文学丰碑 稿件初审:周倩羽(实习) 稿件复审:徐晨亮 稿件终审:李红强 点击上图查看新刊目录 《当代》微店 1.《当代》邮发代号/2-161 2.《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邮发代号/80-19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相关资讯
推荐书目:《解放战争》 王树增 著--姜堰日报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